查看原文
其他

管涛:“十三五”期间中国可引入“强势人民币政策”框架

2015-11-19 管涛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

欢迎点击上方“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”关注我们


导读

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“十三五”规划建议,提出坚持开放发展,顺应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,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,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,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,推动人民币成为可兑换、可自由使用货币。而汇率政策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宏观调控工具,做好相关顶层设计,至关重要。


  文/管涛 CF40高级研究员


  “8·11”汇改后,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已得到基本完善,下一步更为重要的是汇率政策的选择。而做对汇率政策,在建设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中至关重要。贯彻落实“十三五”规划精神,建议可借鉴美国经验,采取强势人民币政策。


  强势人民币并非追求人民币单边升值,而是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前提下,按照“对内平衡优先”的原则定位人民币汇率政策。它强调做对利率比稳定汇率更加重要,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,让汇率政策给货币政策松绑;强调汇率水平变化是结果而非目标,允许汇率根据经济基本面情况短期波动,将汇率水平变化当成其他政策实施的结果而非预设的目标;强调汇率政策是对外筹码而非负担,支持纳入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但非单方国际义务,支持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建设和区域货币合作。


新汇改之后人民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基本完善


  诚然,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还有改进的余地,如扩大乃至取消银行间市场波幅管理、进一步弱化中间价的基准地位等。但更为关键的问题是,如何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框架下,实施和操作人民币汇率政策。


  1994年汇率并轨之后,我国就确立了现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安排。所谓“有管理的浮动”,主要体现为对柜台市场挂牌汇率的日波幅管理、对银行间市场交易汇率的日波幅管理,以及对汇率中间价报价方式的管理。在2015年8月11日汇改(以下简称“8·11”汇改)之前,柜台市场的日波幅管理已经取消,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日波幅扩大到±2%之后已基本能满足日常市场交易的需要。而惟有中间价的形成市场化程度较低、透明度较弱,造成了交易价相对中间价长期的偏离,制约了人民币汇率整体市场化程度的提高。


  “8·11”汇改直指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核心问题,优化中间价报价机制,改为主要参考上日收盘价,综合考虑外汇供求关系和国际主要货币汇率走势报价形成。在经历了初期的大幅震荡后,中间价与上日收盘价的价差趋于收敛,当日交易价围绕中间价上下波动,境外汇率也围绕境内汇率双向波动。关于“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”的改革目标初步达成。


  至此,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已基本完善。对于“8·11”改革的市场化方向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予以了肯定。11月13日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声明,认为人民币符合可自由使用标准,支持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。美国财政部也寄予理解和认可,最新一期的《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》报告中放弃了2012年5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大幅低估的评判。


  诚然,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还有改进的余地,如扩大乃至取消银行间市场波幅管理、进一步弱化中间价的基准地位等。但更为关键的问题是,如何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框架下,实施和操作人民币汇率政策。


  从理论上讲,制度是长期的、稳定的,而政策是短期的、可变的。正如在通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框架下,货币政策立场可以偏紧、中性或者偏松一样,汇率政策也应该是灵活的,因时因地而变,尤其要防止短期政策的长期化、机制化。僵化的汇率制度或者汇率政策,是导致资本流动冲击,诱发货币危机的重要原因,无论大国还是小国,均概莫能外。


  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“十三五”规划建议,提出坚持开放发展,顺应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,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,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,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,推动人民币成为可兑换、可自由使用货币。而汇率政策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宏观调控工具,做好相关顶层设计,至关重要。


强势美元政策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


  强势人民币符合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。从中长期看,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、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市场效率,以及基础国际收支持续较大盈余等,将继续为人民币强势提供基本面支持。


 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,美国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美元贬值周期。疲软的美元对促进出口、抑制进口起到了一定作用,但综合来看对美国经济的作用却值得商榷。1995年,美国财长鲁宾提出“强势美元政策”的概念,明确表示“强势美元政策符合美国的利益”。


  所谓“强势美元”并非简单意义上的美元汇率强势,核心是维持美元在国际结算、国际资本市场以及各国外汇储备中的绝对主导强势。强势美元也不代表美元只能涨不能跌,美国政府并未刻意采取任何工具和手段去支持某个汇率水平。而且,往往是美元弱势的时候,美国反而更加强调强势美元。


  如2007年10月30日。时任美国财长保尔森在印度新德里表示,美国坚守强势美元的政策,并称“货币汇率应由开放的市场基于经济基本面情况决定。”2008年7月22日,保尔森表示,尽管在房产市场稳定之前,金融市场将继续存在压力,不过预计国会本周将批准政府支持企业改革方案,并再次强调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。2012年8月9日保尔森又称,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自有其道理,目前金融市场动荡不会损害美国经济的实力、开放性和竞争力,他同时再次强调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。


  总之,美国奉行的“强势美元政策”是以经济基本面为支持的,强调对内平衡优先,即经济稳才能货币稳,美国好才能世界好。在对外为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(QE)的溢出效应做辩护时,美方就一直强调,量化宽松是稳定美国经济金融的需要,而救美国就是救世界,因此,量化宽松不等于货币战争。


  基于下述理由,中国也可效仿强势美元政策,于“十三五”期间,建立健全“强势人民币政策”框架。


  首先,人民币已经逐步确立了世界新兴强势货币的地位。1994年汇改后到2014年底,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累计升值42%,国际清算银行编制的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分别累计升值65%和93%,分别排61种货币中的第三位和第六位。即便此次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有所回调,但前三季度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仍然均升值了3.6%。


  其次,强势人民币符合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。尽管受周期性因素影响,短期人民币汇率有所走弱,但从中长期看,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、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市场效率,以及基础国际收支持续较大盈余等,将继续为人民币强势提供基本面支持。


  再次,强势人民币政策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。有助于提振对中国经济和货币的信心,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预期环境;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地位和影响力,推动人民币国际化,更好促进中国参与全球治理。


准确理解“强势人民币政策”的具体内涵


  强势的经济才会有强势的货币,只有经济稳才能够货币稳,只有经济发展可持续才会有人民币资产高回报,而不是反之。


  2015年9月,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阐述人民币汇率问题时,主要强调了四点:一是近期中国完善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,加大了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,目前人民币汇率偏差矫正已初见成效。二是从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看,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。三是将坚持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改革方向,允许人民币双向浮动,反对搞货币竞争性贬值,反对打货币战。四是发展资本市场、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定价机制是中国的改革方向,不会因为这次股市、汇市波动而改变。


  落实上述主张,其实就是强势人民币政策的立场。具体来讲,实施强势人民币政策,首先要克服“浮动恐惧”,有关当局应适时、平稳地退出现时的外汇市场干预(包括行政和市场手段的干预),让人民币汇率实行真正的有管理浮动。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,汇率应该这样的:第一,市场汇率是可变的,人民币汇率能上能下,双向波动;第二,汇率变化是透明的,人民币汇率的涨跌可以从市场找理由,而不是从汇率政策找原因;第三,汇率水平是可信的,境内外价格趋于一致;第四,汇市干预是例外的,政府基本退出外汇市场干预,实现市场自主出清。


  其次,实施强势人民币政策并非主观追求人民币单边升值,而是按照“对内平衡优先”的原则定位人民币汇率政策,通过强势的经济实现强势的货币。这包括三方面的具体涵义:第一,做对利率比稳定汇率更加重要。即加快推进利率形成机制和调控机制的市场化改革,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;当内外均衡目标冲突时,汇率政策应该给货币政策让路,为利率政策松绑。第二,汇率水平变化是结果而非目标。即汇率的短期波动应反映当时的经济基本面状况,当强则强、当弱则弱;汇率水平变化应该是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,而不应将汇率的涨跌作为预设的目标。第三,汇率政策是对外筹码而非负担。即支持大国间应加强经济政策协调,但不能将维持汇率稳定作为单方面的国际义务;支持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建设和区域货币合作,尤其当人民币的国际使用日趋广泛后,中国能够也应该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

  归根结底,作为大型开放经济体,汇率政策是次要的政策,不能忽视但也不能过分夸大其作用。强势的经济才会有强势的货币,只有经济稳才能够货币稳,只有经济发展可持续才会有人民币资产高回报,而不是反之。


  (本文作者系CF40高级研究员管涛。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CF40意见。)


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

  “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”(CF40)是一家非官方、非营利性的独立智库,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。论坛成立于2008年4月12日,由40位40岁上下的金融精锐组成,即“40×40俱乐部”。   本智库的宗旨是:以前瞻视野和探索精神,致力于夯实中国金融学术基础,研究金融领域前沿课题,推动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。

  关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,请长按下方二维码: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